| |

法中之桥

 Forgot password?
 Register 注册

QQ login

One step, quick start

Search
View: 2608|Reply: 0
Print Prev. thread Next thread

【圣米歇尔山】石头上的教堂---圣米歇尔山

[Copy link]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05-29 16:3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83

    Threads

    198

    Posts

    410K

    Credits

    Administrator

    【超级潜水王】

    Rank: 9Rank: 9Rank: 9

    Credits
    40345

    Medal No.2Medal No.3Medal No.4Medal No.7Medal No.8Medal No.9Medal No.1Medal No.5Medal No.6

    Jump to specified page
    #1
    Post time: 2014-07-02 20:23:05
    | Show the author posts only Reply Awards |Descending |Read mode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是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芒什省的一个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
    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
    海拔88米,经常被大片沙岸包围,仅涨潮时才成岛。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米歇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
    据说,当时一位来自阿弗郎什小镇的红衣主教奥贝梦见大天使圣米歇尔。一天夜里,圣米歇尔天使在电闪雷鸣中第三次出现在奥贝的梦中,他用自己的神指在奥贝脑门上点了一下。从梦中醒来的奥贝主教摸到了脑门上的凹痕,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赶往墓石山,着手完成大天使的神旨。圣米歇尔山上就这样有了第一座教堂。在阿弗朗什的圣维杰珍宝室,今人还可见到据称是留有天使指孔的奥贝尔主教的头盖骨。此后,无数的教士和工匠将一块块花岗岩运过流沙,一步步拉上山顶。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这些坚硬的岩石上修整和雕琢。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直到16世纪,圣米歇尔修道院才真正完工,奥贝尔的一场梦让人整整忙活了8个世纪。后来,人们又在山脚下修建了众多的店铺和旅馆。

    圣米歇尔山建成后,它不仅是善男信女的朝圣之地,也是人们旅游的理想场所。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曾有119名法国骑士躲避在修道院里,依靠围墙和炮楼,抗击英军长达24年!因为每次只要坚守半天,势如奔雷的涨潮就会淹没通往陆地的滩涂,为爱国者们赢来宝贵的半天休息时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此岛是该地区惟一没有陷落的军事要塞。


    圣米歇尔山耸立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的海面上,面积很小,直径只有1公里,山也不高,但山顶的修道院却比它高出近两倍。圣米歇尔山是由岩石、房舍、围墙、城堡和修道院组成的中世纪建筑群,它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与人类的智慧、毅力系于一身。

    虽没有凡尔赛宫的金碧辉煌、埃菲尔铁塔的宏伟壮观、卢浮宫的绚丽多彩、香榭丽舍大街的缤纷繁华,但每年来此游览和观潮的人多达350万。大文豪雨果曾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708年,阿夫朗什镇(Avranches)主教奥伯特(Aubert)遇天使长米歇尔显灵,并在其脑颅上点开一个洞,因此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成为朝圣中心,故称米歇尔山。
    9世纪,维京人入侵欧陆,这里成为农民的避难所,修道院下方形成一个小镇。
    966年,诺曼底大公查理一世驱逐了里面的教士,代之以来自意大利卡西诺山修道院的30名本笃会修士。
    1211年—1228年间,在岛北部又修建了一个以梅韦勒修道院为中心的6座建筑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罗马式建筑的风格。
    13世纪初,腓力二世(法兰西)火攻圣米歇尔山,致使修道院北侧建筑严重损毁。同时诺曼底并入法国领土。战后法王拨资修建,在原有的罗曼式建筑之外加盖了哥特式建筑,使这里成为诺曼底境内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群,朝圣人数更盛。
    1421年,罗曼式地下祭坛塌陷。英法百年战争后,复以火焰哥特式重建唱诗班席和圣坛。
    1469年法王路易十一在此制定了圣米歇尔王诏。
    1622年,修道院中的教士遭到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圣本笃修会的一支圣摩尔(Saint-Maur)教团。
    法国大革命时期,修士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遭到监禁,教会财产被拍卖,中殿被用来储存粮草。在这里囚禁过数以万计的罪犯和政敌。王政复辟后稍为恢复生机。
    1874年,法国政府投入大笔经费进行为期百年的大规模复修工程。已筑起一条4公里长的堤道连接对岸陆地。
    岛上现还存有11世纪罗马式中殿和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式修道院围墙等。

    每年9月29日的圣米歇尔主保日举办庆祝活动。


    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15米。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的流沙。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师,从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经被它的多变所迷惑。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的确,这些沙表面看似平坦光滑、松软安全,可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松软的被潮水浸泡的表面变成淤泥将你死死地缠住,犹如陷入沼泽一般难以自拔。
    这里的沙其实更像是淤泥,一旦变干,非常结实;一旦与水混合,立即变成粘稠的泥浆。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布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它们就是制造危险的罪魁祸首。因为潮起潮落很容易将沙冲稀,河床里及河床下就形成了阴险多变的流沙,而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能陷入其中,遭遇不幸。


    一千多年来,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无数的沙被冲向海湾,使海岸线因此向西移动了约5公里,更靠近圣米歇尔山了。1879年人们修建了一条堤坝,车辆从此可以直接通过堤坝上山。每年只有两三次,当天文大潮将堤坝淹没时,圣米歇尔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应归功于这条堤坝。每年多达250万的游客通过这条堤坝来到圣米歇尔山参观,TGV快车将参加一日游的游客从巴黎送达圣米歇尔山。不过,真正能登上圣米歇尔山最高点11世纪大教堂和拉梅维耶尔修道院的游人不足1/3。到圣米歇尔山朝圣的传统根植于奥贝主教时期。不过,今天许多人来此并非只是赶时髦,圣米歇尔山让他们流连忘返,甚至在山上逗留数日而不归。夜幕降临时,喧嚣了一天的“大街”渐渐安静下来,没有满载游客来往穿梭的汽车,人流如织的修道院也变得空荡宁静,这时才是感受圣米歇尔山独特建筑群的最佳时间。

    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海拔88米,经常被大片沙岸包围,仅涨潮时才成为岛。圣马洛海湾涨潮迅猛,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有如万马奔腾般扑过来,将山边的流沙淹没,圣山顿时变成汪洋,蔚为奇观。但十九世纪人们建筑长堤连接圣米歇尔山后,水流受阻,潮水的起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积物,久而久之地势变高,岛的形状改变,海潮奇观亦随之消失。专家估计,到2042年,这座名山更将被杂草包围,大杀风景。
    几个世纪以来,圣米歇尔山傲然挺立,凭海临风,潮涨潮落,历尽沧桑。它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而出名,观潮于是成了圣米歇尔山一大景观。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刹那间将它四周的流沙淹没,顿时一片汪洋,只有那条长堤与陆地相连。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两次大潮出现,一 次在3月21日左右,另一次是9月23日左右。每当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This post contains more resources

    You have to Login for download or view attachment(s). No Account? Register

    x
    Share:  QQ Friends and GroupsQQ Friends and Groups QQ SpaceQQ Space Tencent microblogTencent microblog Tencent FriendsTencent Friends
    FavoritesFavorites RelayRelay
    动词 打次 动词 打次 动词 打次 .........................
    Reply

    Use magic Report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Register 注册

    Points Rules

    QQ|Archive|Mobile|Dark room|预科联盟  |网站地图

    2024-05-03 08:26 GMT+8 , Processed in 0.368714 sec., 24 queries .

    Maintained by xzt615, Special thanks to Comsenz and Codersclub

    © 1996-2024 BHSS-PF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